新聞資訊

news

行業動態

Industry dynamic
2019-09-29

環境部:對污染企業“上山下鄉”必須嚴格把關

在生態環境部近日召開的今年上半年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座談會上,生態環境部強調,要高度重視污染企業“上山下鄉”,向中西部、向城鄉接合部、向農村轉移的趨勢,對“散亂污”企業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分門別類地淘汰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

隨著國家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企業在東部地區的投資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為了縮減運營成本向中西部轉移。而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基礎相對較差,出于地方經濟考慮,在承接東部轉移和招商引資時容易忽略環保問題,使得一些重污染企業有了“容身之地”。

實際上,一些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轉移過來的高污染企業過程中也感受到了不可承受的“痛”。幾年前,東部地區由于對污染嚴控,很多污染企業搬遷到了環境政策相對“寬松”的中部地區。如江西某地陸續引進了數家鉛酸蓄電池廠,結果沒過多久,周邊出現兒童血鉛超標的情況,一度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此類事件可能只是近幾年東部污染型產業西遷造成不良后果的冰山一角。污染企業轉移最早發生于電鍍行業,伴隨的是汞、鉻等的重金屬污染,接著是制鞋、紡織、印染等行業,主要是水污染。轉出地的嚴格準入政策,與產業承接地的“優惠政策”形成了一推一拉的合力,使污染型產業轉移加速。東部高污染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帶來的隱患是十分嚴重的。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相當于向河流的上游轉移。此外,我國80%以上的生態保護區聚集在中西部,如果對相關產業轉移不能嚴格把關,那么很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值得警醒的是,中西部多為水源地,污染問題一旦爆發很可能比東部地區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未來幾年,是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很可能是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加劇期。在這個節骨眼上,如何使中西部地區既實現快速發展,又能真正保護好環境,這是中西部地區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東部地區曾經為“先污染后治理”付出過沉重代價,一些地方現在還在對污染的土壤、水域進行修復。據粗略測算,未來五年,土地修復市場有萬億元的規模,這說明我國土地污染情況是十分嚴峻的,特別是污染留下的后遺癥恐怕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消除。因此,中西部地區必須牢記教訓,千萬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否則,在中西部地區進行污染治理將付出比東部地區更加昂貴的代價。

要防止東部一些污染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關鍵是嚴把審核關,對一些相對高污染的產業必須列入限制性發展產業名單,對所有未批先建、廢水處理不達標的企業都要一律關停并拆除生產設施。中西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要注重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引導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優化就業空間結構,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環保行業一靠政策二靠運營

下一篇:做不好節能,何談城市高質量發展

recommend新聞推薦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_2012国语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8_日韩一卡二卡3卡四卡2021精品